物流標準化后,可使貨物的搬運次數由原來的6-7次降低到2-3次,這就是標準化物流帶來的好處。京津冀三地短途運輸頻繁,非常適合標準托盤的帶板運輸,11月24日,京津冀物流標準化聯盟成立,以托盤標準化為切入點,旨在推動京津冀三地物流以及供應鏈上下游的標準化發展。
據了解,京津冀物流標準化聯盟是在京津冀三地商務部門指導下,由物流行業組織牽頭,以各自成立的物流標準化聯盟為基礎,聯合成立旨在助力物流標準化在京津冀區域內協同實施,提高物流標準化的通用性和一貫化,搭建京津冀地區企業交流與合作平臺,提高京津冀區域物流運作效率,推動區域內物流標準化工作的政策協同,促進區域物流標準化水平再上新臺階。商務部、京津冀三地商務部門、行業協會以及100多家聯盟企業參加了成立大會。
2015年,北京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也是第一批試點城市中惟一繼續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城市,以托盤標準化及循環共用為切入點,共有29家企業參加試點。試點企業標準化托盤量從原有140萬個增加到212萬個,提高52%,企業庫內運輸設備、人工效率提高超過50%,裝卸人員成本降低50%以上,貨物裝卸效率、交接效率平均提高了2倍以上,有效緩解了貨運車輛排隊導致的周邊交通擁堵的壓力。
從事托盤租賃業務的招商路凱負責人李大男就表示,原來企業從生產環節到經銷商,再到終端門店銷售,一件貨物要裝卸6-7次,使用帶板運輸后只需要裝卸2-3次即可,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原來一車貨物人工裝卸2-3個小時,現在只需30分鐘,同時減少大量操作人員。“在‘雙11’等用人旺季時,5000元的工資都很難招到工人。”李大男表示。
其實我國的托盤標準早已存在,但并未統一。原來托盤國家標準有兩個規格,導致了各地標準不一,另外,政府在政策和資金引導方面也沒有相關政策出臺,帶板運輸沒有發展起來。
“帶板運輸存在15%運輸空間的浪費,這一點導致企業和車主很難接受。不過隨著現在運輸量的增加,以及帶板運輸效率的提高,特別是提升了運輸的周轉次數,從而彌補了15%的空間浪費,市場對帶板運輸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市商務委相關人士表示。
效率要以機械化水平為前提。華潤萬家一位負責人就表示,取代人工的是叉車和升降車,這部分投入也不小。不過,上述市商務委人士介紹,目前北京市商務委制定了相關獎勵政策。企業可以申報相關的項目,項目完成后,如果經過第三方鑒定符合相關標準,政府將給予資金獎勵,獎勵標準最高達到30%。
“由于國標‘GB1589-2016’于2016年7月正式批準發布,物流業原來靠超載實現盈利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未來,物流產業鏈的標準化以及標準化帶來的從生產、運輸、倉儲、分揀到配送等環節的優化,將是物流行業的利潤源泉。”李大男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