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2月順豐首次披露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到2017年2月24日于深交所完成借殼上市,順豐上市在一年后圓滿落幕。這一年,快遞市場各方合縱連橫,特別是“三通一達”先后上市,局勢跌宕起伏,而順豐上市則將業內本已白熱化的競爭推向新高潮。
與業內其他企業相比,順豐的企業文化、經營機制和經營風格與眾不同?,F在的順豐不只是一家快遞企業,而且是一個以供應鏈服務為基礎,融合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龐大商業綜合體。這意味著,順豐與三大國際快遞企業、“三通一達”、阿里巴巴和蘇寧的商業聯盟以及京東都存在競爭關系。在這一長串名單中,強敵環伺。即使是市值最小的“三通一達”,也常年占有中國快遞市場的多數市場份額;三大國際快遞企業占據國際快遞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阿里巴巴、京東和蘇寧則分別是中國前三大電商平臺企業。
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對這些挑戰,順豐最值得期待的有兩點,一是如何通過上市借助資本力量縮短與三大國際快遞企業間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二是如何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顛覆,從不斷涌現的科技創業公司到激進多金的投資者,當然,更不能忽視前文所提及的競爭者們。
此種情況下,順豐又該如何突圍,根據市場變化進行企業變革。國際布局,冷鏈投入、重貨網絡、航空力量,在這幾個方面,順豐在2016年都拿出了漂亮的數據,不但鞏固了市場領先地位,而且在冷鏈、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鏈分行業解決方案等多個領域與國內同業相比具有相當的領先優勢。
“快遞整合其他行業是趨勢,傳統物流公司做快遞,國際上沒有成功案例,反方向則有一大把,三大國際快遞巨頭都是小包裹起家。”順豐的野心不止于此。那么王衛強調的“變”,在未來需要面對更多利益主體,需要進行更全面的平衡和考量時,會不會影響變革的速度和質量?王衛坦言“不會”,順豐不會變,自己也不會變。
順豐的關注力會一直專注于兩個方面。
一是更好地讓產品落地。他說,順豐規劃產品的標準是不能在云端,是要落地。“健康的產品和定位會砍掉不少客戶,我們不追求不健康的樂觀,也不做備胎,負毛利的產品我們不會去做。”他也相信穩定、優質、有價值認同感的客戶的大批量存在,“其實花錢的人永遠都是最精明的,發現真正物有所值的服務,這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二是全面提升客戶體驗。“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面提升全過程客戶體驗,才是一個企業談生存的根本。”王衛說。對順豐來講,他堅持從產品到人、從運輸到分撥、從總部到地區、從客戶端到需求流程的研發。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些體系中的每一個配比都決定著服務質量的好壞。所以,順豐唯一變的,就是越來越好的服務質量。
“2017,使用洪荒之力,其他的,交給時間看。”王衛說。